jiēgān

揭竿


拼音jiē gān
注音ㄐ一ㄝ ㄍㄢ

揭竿

词语解释

揭竿[ jiē gān ]

⒈  举竿;持竿。特指武装暴动。竖立旗竿。

引证解释

⒈  举竿;持竿。

《庄子·庚桑楚》:“若规规然,若丧父母,揭竿而求诸海也。”
成玄英 疏:“似儋揭竿木,寻求大海,欲测深底,其可得乎!”
汉 贾谊 《过秦论上》:“﹝ 陈涉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⒉  特指武装暴动。

《旧唐书·柳璨传论》:“李氏 之失驭也……狐鸣鴟啸,瓦解土崩。带 河 礪岳之门,寂无 琨 逖 ;奋挺揭竿之类,唯効 敦 玄。”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杨诚斋军门》:“公尝入陛见,其署篆者暴虐,激变营兵,乱军 蒲大芳 揭竿而起。”
陈毅 《满江红·黄金海岸》词:“独立 非洲 西北始,揭竿而起相踵接。”

⒊  竖立旗竿。

《野获编·科场·旗竿》引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士子乡会试得雋,郡县始揭竿於门,悬捷旗。”

国语辞典

揭竿[ jiē gān ]

⒈  竖竿、举竿。

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分字解释


※ "揭竿"的意思解释、揭竿是什么意思由有教国学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无论政统和血统在遥远的帝都如何改变,深山老林中的人民依旧坚守这自己的道统。他们默默耕耘,派丁纳粮,安贫乐道,息讼少争。不到民不聊生之时,一般是不会揭竿而起的。野夫

2.从历史上看,凡是*制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公民一般都比较缺乏理性,他们要么被政府权力随意支使,成为百依百顺的良民,要么揭竿而起,成为占山为王的暴民。

3.如果说是暴力使其获得了权力,那是不具有道德合法性的,而且根据暴力的原则,其他人同样可以揭竿而起,弑君夺权,这显然不利于守天下。

4.农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义举,深受当时人民的欢迎。

5.阎尔梅哀痛万端,在各地抗清志士纷纷揭竿而起的情况下,他愤然投袂荷戈,在家乡组织了七千人的抗清队伍。

6.如果不是长期被欺压,这些纯朴的农民也不会被逼上梁山,揭竿而起。

7.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广东客家人洪秀全在岭南揭竿而起,直捣南京,建立起太平天国,又极大地激励了孙中山,所以年幼的孙中山,决心要做洪秀全第二。

8.经过秦的大一统和二世而亡,中国从比较安定的环境中进入了大动荡的时期,此刻农民战争风起云涌,揭竿而起,斩木为旗,在这样的动乱的年代,侠又大量的涌现,这种侠风一直持续到汉武帝时期。

9.一旦到了他们活着比死亡还可怕的时候,他们就会揭竿而起。

10.一旦到了他们活着比死亡还可怕的时候,他们就会揭竿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