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籍 > 辛丰年的诗 > 辛丰年音乐笔记

辛丰年音乐笔记

[]:辛丰年

一位老军人、老干部,却嗜爱贝多芬、舒伯特、德沃夏克、肖邦、德彪西、戴留斯等,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评论。他不是音乐评论家,也不是学者,却从音乐中领悟到历史与人生。相信读者能从这本音乐笔记受益。辛丰年先生投身革命,在部队工作几十年,读书自学成癖,音乐也是自修的,但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嗜爱音乐,无论中外、古今、雅俗,都感兴趣。历浩劫而幸存,人虽老但耳犹聪,得以饱餐往昔可望不可即的美妙音乐,从中深味历史与人生。本书收集的音乐笔记涉及极广,共分上、中、下三编,既有对音乐曲目欣赏后的漫议,也有对音乐理论著作阅读后的总结和分析;还有对音乐人物的品评和回忆,以及对音乐理论的阐发和独特的见解。广及中外音乐作品,人物与历史,音乐与文化等,下笔从容,博识丰厚,这一切都来自于一个酷爱读书与写作的良好生活习惯。读者朋友既可把它作为一本音乐著作来阅读,亦可把它当作一本好的随笔来品味。在后王朔时代,当“爱”这个字眼和“屁”成为同义词,沦为滑稽和笑料的道具的时候,我们抱着一丝宽慰和感激的心情,发现现实中居然还有一个雨果小说里才可能出现的人物――辛丰年,他有着一种刻骨铭心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他拥有一个情感丰富的心灵。辛丰年不是音乐家,也不是乐评家,却写出了许多音乐家或乐评家们根本写不出的音乐笔记。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谈音乐欣赏,面对浩如烟海音乐世界,作者选择曾经感动自己的曲目和音乐家,娓娓道来;第二、三部分为音乐杂感,作者谈音乐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谈音乐与文化,皆从自己亲身感受出发,文字精练而老辣。辛丰年先生文字往往千锤百炼,数十年写下的文章并不算多,集其艺术精华的《辛丰年音乐笔记》可算是弥足珍贵。

辛丰年音乐笔记译文及注释

01.

正如钢琴家吉塞金说的,莫扎特的作品“既好弹也非常难弹”,他这种听上去何等平易的音乐其实又是并不好懂的。这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多半是纯音乐。听的人如果偏嗜标题乐的形象思维,不习惯纯音乐那种“无形而有像”的音乐逻辑,听起来自然会不知其妙,只觉得淡而无味了。

02.

田园 的写景是具象的 更能引人入胜而 命运的表现意志与情感则是比较象征性的 非长期反复倾听思索 先听 田园 再听命运 然后浏览几遍第一 第二 第四 第七 第八首交响曲 再反复倾听 英雄

03.

巨石人像一般的 三十二首变奏曲 狄亚贝里主题变奏曲 只好暂时割爱 但是像 小曲 这样的小品是可以推荐的 登堂是不够的 还须入室 就得听他的室内乐 尤其是弦乐四重奏 我们不妨先选读两手 降E大调四重奏(作品74,别名 竖琴四重奏) F大调四重奏(作品 59之1) 它们平易近人 听了不难渐入佳境 可以为进一步读他的室内乐作品打下基础

04.

在五部钢琴协奏曲中 皇帝是最辉煌的 然而更深沉的是 G大调协奏曲

05.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应该作为必读之曲

06.

不妨先听《田园》,再听《命运》。然后浏览几遍第一、第二、第四、第七、第八首交响曲,再反复倾听《英雄》。但上述那五部都是贝多芬交响乐森林中的参天大树,虽然比较好懂,可是同样值得细读的。其中,青春气息的《第二交响曲》和老辣的《第八交响曲》,似乎没有受到爱好者的注意,是很可惜的事。《英雄》虽然写作的时间比较靠前,其气魄与深度却给听赏加重了难度,所以还是放在后边来听为好。此时你听交响乐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对贝多芬的语言也比较熟悉了,走进这音响的森林去便不大会迷路了。

07.

英雄 虽然写作的时间比较靠前 其气魄与深度却给听赏加重了难度 所以还是放在后边听为好

08.

把听 第九 作为对贝多芬殿堂的巡礼的一个高潮 当作一件庄严的大事放在后期来进行可以把宏伟深邃的贝多芬殿堂分成几个部分来瞻仰 交响音乐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在这一部分除了交响乐还应该听他的序曲序曲中的必读之作是 爱格蒙特 和 莱奥诺拉序曲第三 它们都值得用更大的注意力去反复倾听 尤其后者都是浓缩了的 紧凑而精彩的小 交响乐

辛丰年简介

唐代·辛丰年的简介

...〔 的诗(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