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籍 > 卢梭的诗 >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卢梭

法国哲人文豪让-雅克・卢梭的最后作品。这十篇漫步者遐想录,是卢梭“为自己而作”,展露了卢梭推崇感情、赞扬自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同时它也凭着自身发放的光耀,照亮了无数在世俗社会当中卑污的灵魂。它跟美国哲人梭罗的《瓦尔登湖》一样,讲述的都是一个孤独隐居者与大自然对话的故事。这类与大自然相融无间息息相通的和谐画面在西方文化史上不管怎么说都是稀奇罕见的文本。这漫步当然是身体的漫步,卢梭在漫步中品味大自然的美景,采集植物标本;同时也是心灵的漫步,瞰梭在其中与自己的心灵亲切交谈,毫无矫饰,从中获得慰藉;它更是文学的漫步,卢梭在这不仅创造了“遐想”这种新的文学体裁――散文,更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这本小书也成为法兰西最优秀散文作品。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译文及注释

01.

唯独在这些孤独和沉思默想的时刻。我才是我,和天性相符的我, 我才既无忧烦又无羁束。

02.

一目了然的拙劣谄媚绝不会出之于善意。

03.

我这样轻佻鲁莽,最终为那些时刻准备对我的命运指手画脚的人提供了饭后谈资,我将诽谤我的工具拱手相送,他们得心应手地运用着这个工具,最终决定了我的命运,再也不能挽回。

04.

只有我的清白无辜支持我度过苦难,如果我抛弃这唯一的强大的精神力量,用邪恶来替代,我将百倍不幸。在害人的本领上,我能赶上他们吗?即使成功了,我给他们造成的痛苦又能减轻自己的什么痛苦呢?我将失去我的自尊而一无所得。

05.

在这个世界上我再也没有期待 也没有了恐惧我在深渊里 感觉很平静命运多舛的可怜人啊 却像神明一样无喜无悲

06.

我们从一出生就踏入了竞技场,直到死亡才能离开。

07.

这么彻底、这么持久、这么凄凉的孤寂,整整这一代人对我的日益明显、日益强烈的敌意,他们对我的卑劣的行径,这些都不能不使我有时感到沮丧;希望遭到动摇,怀疑令我气馁,这些又不时在扰乱我的方寸,叫我愁思满怀。

08.

我已经感到初霜的寒冷,我将近枯竭的想象力已经无法照我的心愿去设想会有人来伴我度过这孤寂的余生。

09.

我呢,我渴望学习是为了认知自我,不是为了教育他人;我一直认为在教导他人之前必须足够了解自己。——卢梭

10.

困厄无疑是个很好的老师;然而这个老师索取的学费很高,学生从他那里所得的时常还抵不上所缴的学费。此外,人们还没从这开始得太晚的功课中学到全部知识,而运用的机会却已经错过了。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老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经验总是有教育意义的,这我承认,然而它只在我们还有余日的时候才有用。在我们快死时才去学当初该怎样生活,那还来得及吗

11.

上帝是公正的;他要我受苦受难;然而他知道我是清白的。我的信心正是由此而产生;我的心和我的理智向我高呼,告诉我:我的信心决不我欺。因此,让人们和命运去做这做那吧,我要学会无怨无艾地忍受;一切都将恢复正常秩序,轮到我的那一天也迟早要来临的。

12.

天越来越黑了。我看到了天空,几颗星星以及一小片花草。这第一个感觉的一刹那真是甜蜜。我只是通过这一感觉才感到自己的存在。我就是在这一刹那复活过来的,我仿佛觉得我所见到的一切都是我感到我那微弱的生命的存在。在那一瞬间我全神贯注,别的什么都记不起来了。

13.

我命途多舛,理性原来为我提供的慰藉都只不过是些幻想,而它又毁坏它自己的业绩把曾在我处于逆境时支持我取得希望和信心的支柱撤走,又由谁来使我免于陷入绝望之境?说真的,这世上仅供哄骗我一个人的这些幻想又算得上是什么支柱?

14.

我的身体虽然无所事事,我的心却还活跃,还是产生思想和感情,而由于任何人世间的世俗的利害都已在我心中泯灭,内心的精神生活似乎反而更加丰富。对我来说,我的驱壳只不过是个累赘,是种障碍,我将尽可能早日把它摆脱。

15.

我终于感到了我的一切努力全归无效,徒然自苦而一无所得。于是决心采取唯一可行的办法,那就是一切听天由命,不再跟这必然对抗,通过这种顺从我得到了内心的平静。而这是长期既痛苦又无效的抗拒所提供的,这样,我的一切痛苦也就得到了补偿。

16.

我再也没有期待,也没有了恐惧。我在深渊里,感觉很平静。命途多舛的可怜人啊,却像神明一样无喜无悲。

17.

既然一切已成定局,我还有什么好怕的呢?我的境况再也坏不到哪里去了,我就再也不对他们有所畏惧。他们无法再令我感到焦虑和惶恐,这对我来说倒不啻是个安慰。现世的痛苦对我来说是无足轻重的,轻易就能熬的过去,而忧惧未来的那种滋味,我却无法耐住。我会运用我那份惊人的想像力把那还不曾来到的苦难串联起来,反复掂量,再加以夸张和扩大。等待痛苦远比经受痛苦要难受百倍,威胁也远比打击本身可怕得多。而一旦苦难来临,事实便排除了一切可供想像的水分,只剩下它们原本的那点内容。我真的觉得它们比我想像中的要轻多了,甚至令我感觉到的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解脱。

18.

我见过许多人在探讨哲理时书生气比我更足,但是他们的哲学可说是同他们自己毫不相干。他们力求显得比别人博学,他们研究宇宙是为了掌握宇宙的体系,就好像是纯粹出于好奇才研究一部机器似的。他们研究人性是为了能夸夸其谈一番,而不是为了认识自己;他们学习是为了教育别人,而不是为了启发自己的内心。他们中有好些人一心只想著书,只想能被欢迎,也不管那是什么样的书。当他们的书写好了,发表了,对它的内容也就再也不感兴趣了,除非是为了要使别人接受,或者在遭到攻击时要为它进行辩护,而且他们也不会从中汲取什么来为己所用,也不为内容是否正确而操心,只要不遭到驳斥就万事大吉。

19.

我经常长时间探索我生命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以便指导我一生的工作,而我很快就不再为自己处世的无能而痛苦,因为我感到根本就不该在世间追求这个目的的。

20.

我从幼年时就被投入这个社会的漩涡里,很早就凭自己的经验认识到,我这个人生来就不适合生活于这个社会中,我在这里永远也达不到我的心所祈求的境界。我那热烈的想象力不再在人间寻找我感到无法在那里找到的幸福,它超越了我那刚开始不久的生命,飞向一个陌生的领域,在那里定居下来,安享宁静。

21.

在绝望的重负之中痛不欲生外在无别的作用,来自反复思索后的成熟心智在生命中领悟

22.

通过我的探索,我也发现了与自然秩序相适应的精神秩序的体系,从中找到了忍受一生苦难所需的支持。

23.

一切人间的感情既然已从心中根除,我还有什么要忏悔的呢?我既不再有什么地方可以自夸,也不再有什么地方应该自责;我在世人中间从此就等于零,而跟他们既不再有什么真正的关系,也不再有什么真正的相处,我也只能是等于零了。既然随便想做什么好事,结果总会变成坏事,想做什么事情不是害人就是害己,我的唯一的职责就只能是闪避在一边,我将尽我所能恪守这一职责。不过,我的身体虽然无所事事,我的心却还活跃,还在产生思想和感情,而由于任何人间的世俗的利害都已在我心中泯灭,内心的精神生活似乎反而更加丰富。对我来说,我的躯壳已不过是个累赘、是种障碍,我将尽可能早日把它摆脱。

24.

把利益给予不应得的人,那就是破坏了公正的秩序。

25.

凡是与真理相违背,无论以何种方式损害正义的事情,就是撒谎。有些事情,虽然有悖于真理,但与正义毫无关系,那就只能算虚构。

26.

十五年多了,我一直陷在这种奇怪的处境里,至今想起来仍似一场噩梦。我总在想,也许是受着消化不良的折磨,或是被梦魇缠住了,而我就会从梦中醒来,不再为这痛苦所纠缠,与朋友们重修旧缘。是的,也许我早在不经意时就从清醒坠入了昏睡,更确切地说是从生踏向死。不知怎么的,我就已被甩出事物的正常轨道,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掷入一团难以明了的混乱之中,什么也看不见。而我越是努力想弄清楚我目前的境况,我就越是不能明白自己身处何处。

27.

任何人,任何事物,只要与我的身体利益有关,就不能真正占据我的心。我只有忘掉自己,才能津津有味地进行沉思和遐想。

28.

在隐循中所做的沉思,对自然的研究,对宇宙的冥想,都促使一个孤寂的人不断奔向造物主,促使他怀着甘美热切的心情去探索他看到的一切的归宿,探索他所感到的一切的起因。当我的命运把我投进人间的急流时,我在也寻觅不到片刻间能愉悦我心的任何东西......对往日温馨的闲暇的怀念始终萦绕心头,使我对身旁一切能为我博得名利的事物都感到冷漠和厌恶。

29.

有一些表象,在别人眼里根本站不住脚,而假如我的感情不来支配我的理性我也觉得是虚妄的。

30.

在我们的感受之中毫不从在我们的心可以寄托的牢固的东西,因此人间只有易逝的乐趣,至于持久的幸福,我怀疑这世上是否存在过。

卢梭简介

唐代·卢梭的简介

...〔 的诗(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