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

名义


拼音míng yì
注音ㄇ一ㄥˊ 一ˋ

繁体名義


名义

词语解释

名义[ míng yì ]

⒈  做某事时用来作为依据的名称或称号;与事物的实际有别的名称。

以革命的名义。

name;

名义[ míng yì ]

⒈  表面上;形式上;仅限于称号或名目上。

享有名义上的主权。

titular;

⒉  有。

名义首脑。

通常为公职的或荣誉的;

引证解释

⒈  名声与道义。

《韩非子·诡使》:“官爵所以劝民也,而好名义、不进仕者,世谓之烈士。”
《南史·袁粲传》:“本知一木不能止大厦之崩,但以名义至此耳。”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沿袭》:“人生所享厚薄,各有定分。世有以智力取者,自谓己能,往往不顾名义。”
清 恽敬 《前翰林院编修洪君遗事述》:“君之智力足以颠倒英豪,激扬权势,独於名义所在,一心专气以必赴之。”

⒉  事物的名称和含义;事物立名的含义。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自序》:“而《繁露》之书,事物名义,悉所研极。”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今人多诵《高王观世音经》,而莫能详其名义。”
徐特立 《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看事物》:“毛主席 对于名义很注意,在 江西 强调说人民是主人,政府官吏是公仆,这把人民和政府的关系弄清楚了。”

⒊  名分;身分,资格。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 严子陵 ﹞知 光武 为帝胄之英,名义甚正,所以激发其志气,而导之以除兇剪逆。”
《明史·太祖纪赞》:“修人纪,崇风教,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
老舍 《善人》:“穆女士 给她的名义是秘书。按说有这个名义,不给钱也满下得去。”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船抵 西雅图 之前一两天,他们曾用全体名义,写一篇勉励 中国 学生为国家争气的话,揭贴在甲板上。”

⒋  形式,表面。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六章四:“《扫荡报》本来是复兴社的机关报,但在名义上是属于行营政训处的。”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四章:“名义上虽说是一个市镇,而居民却不到一百家。”

国语辞典

名义[ míng yì ]

⒈  名誉节义。

《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臣之邑子,素知之,此固赵国立名义不侵为然诺者也。」

⒉  名分。

如:「师生名义」、「父子名义」。

实际 实质

⒊  名号。

《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二年,常山王薨,以其弟襄城侯山为常山王,更名义。」

名堂

⒋  表面上、形式上。

如:「名义上他对我很好,但背里却没有那么好。」

实际 实质

分字解释


※ "名义"的意思解释、名义是什么意思由有教国学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民主是多数决定,但不能以多数人名义剥夺少数人的*权一样,等价交换也不是有钱人就可以为所欲为。欧洲流行的妓女无罪嫖客有罪就是最好的说明,为**辩护的人从来不敢谈你为什么有权买。为妓女鸣不平的伪自由主义者的背后站的是不敢抛头露面的嫖客。张鹤慈

2.“真实”并不能当作“暴躁”的借口,特别是,不能假借“真实”的名义去伤害爱你的人。你,我,他,每个人都是。

3.当你无法分辨欲望究竟是哪一种的时候,选择真爱,只不过是名义上要高尚些。

4.狐假虎威他总是接老师的名义做坏事。

5.朝廷里的达官贵人,名义好听得很,但收入十分菲薄,最多年俸不过一万石,有的是几百石。

6.你的行动一旦有了爱的名义,你会发觉你的生计也充斥了东趣和动力,你的心灵也会变得纯正和恬然.

7.他假冒“希望工程”基金会的名义,到处拔苗助长,终于被绳之以法。

8.江苏盐城亭湖区盐东镇以“新城乡大厦”名义建设办公楼,楼高10层并有3幢附属楼、门前有约10亩地的绿地广场,因被人举报,镇政府仅使用20天后搬出。

9.用我们的眼睛审视青春,用我们的智慧评判青春,用我们的思考矫正偏离了轨道的青春,用我们的成熟书写青春的灿烂,这是青春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我们以青春的名义表达我们的思考,书写我们的烦恼,我的青春我作主!

10.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以友谊的名义爱着一个人,以好朋友的身份陪伴着一个人,永远站在对方转身就能看得见的地方。他一个眼神,就能令你鞠躬尽瘁;他一个微笑,就算大雨倾盆你也觉得阳光灿烂。七微